近日,正興醫院普外科團隊完成漳州首例三維成像技術+3D打印技術輔助下肝門部膽管癌根治術(IV型),術后受到患者及家屬的肯定。
60多歲的李大姐,由于全身皮膚發黃、食欲不振吃不下飯,到正興醫院普外科就診,通過相關檢查確診為肝門部膽管癌、梗阻性黃疸。影像結果顯示:腫瘤體積較大,周圍脈管豐富,且壓迫重要的中肝靜脈。
由于醫學檢查所用常規二維影像無法提供血管變異診斷信息,難以評估大范圍肝切除術后發生肝功能衰竭的風險,手術難度很大。為進一步精確術前評估,普外科提出運用先進的3D成像技術和3D打印技術來進行術前更為精確的判斷。
本例患者通過3D成像與打印技術發現中肝右5段、8段有一分支流入中肝靜脈的近端,所以被腫瘤浸潤的部分中肝靜脈也需要切除,以達到R0切除,不影響肝V段、Ⅷ段回流,至此手術方案和路徑更加明晰。
3月9日,經過周密的術前準備,在手術室麻醉科醫護的配合下,這場手術如期開展。術中見腫瘤位于肝門部,呈一生姜樣質硬腫塊,剖面灰白色,大小為5cm*4.5cm*3.5cm。腫瘤累及肝總管、左右肝管、與肝動脈左支、門靜脈左支黏粘緊密,并浸潤中肝靜脈(與打印出來的模型一致),李建國副院長憑借豐富的手術經驗與精湛的技術,加上在手術中可實時通過查看3D實物模型,利于更為精準地游離與切除。
經過5個小時左右,漳州首臺3D打印技術輔助肝門部膽管癌根治術順利實施,普外科團隊極為精確地為患者切除左半肝、左尾狀葉和被腫瘤浸潤的中肝靜脈。
簡而言之,3D成像與3D打印技術在本例患者手術前,能夠真實地反映患者肝臟和血管的病變,普外科可精準判斷腫瘤與肝臟脈管結構的三維空間關系,設計更加合理的手術方案。在手術過程更幫助術者直觀觀察到臟器、脈管關系位置,極大地提高了手術精準性和安全性。
術后李大姐在普外科醫護團隊的精心照料之下,恢復良好。
漳州正興醫院普外科自成立以來,在學科帶頭人李建國副院長的帶領下,普外科團隊以奮發進取的面貌,精益求精的態度,不斷引進治療新技術新方式,力爭為患者提供優質的醫療護理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