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凌晨1點,急促的求救電話響起,一名34周早產寶寶呼吸困難急需從詔安轉院診治。急救人員快速準備完畢后立即出發,返回時整個城市都已陷入沉睡,空曠的馬路上,一輛急救轉運車載著一名新生兒一路疾馳。
襁褓中的寶寶不知道,他的人生第一場“命運之戰”已經打響,而此行的目的地——漳州正興醫院新生兒科,一個專業、有愛的團隊已經嚴陣以待。轉運過程順利,在無創通氣下,寶寶的呼吸困難明顯好轉,目前在進一步救治中。
流動的生命線
從產房到新生兒科,從一個醫院到另一個醫院,危重新生兒的轉運可謂困難重重,搶速度的同時更需專業的救治。為此,漳州正興醫院新生兒科于2017年起就開展“新生兒轉運”服務。
正興醫院新生兒科主任黃仲玲表示:“醫務+新生兒轉運系統,從早產嬰兒出生到新生兒科病房實現無縫銜接,四年來從未缺席,已經跑遍了漳州各個區縣,服務了漳州無數危重的新生兒,推動漳州地區新生兒醫學不斷向前。”
就在前一天,漳州正興醫院剛為一名32周、1.5公斤的早產寶寶(母親重度子癇前期終止妊娠)轉運入科,搶救危重新生兒的步履不停。
黃仲玲主任說道:“從醫多年,無數次面對急危重癥、疑難雜癥,深知病情的準確判斷需要學識膽識和較真,我自嘲是一名‘資深偵探’。日常工作中,只要臨床上診療有困難或者有相關懷疑的特殊病況,我會盡量爭取時間陪同患兒去檢查,并與檢查醫生交流和探討病情,力爭明確診斷治療,常常有同事問我,主任親自帶來,這是你什么親戚?我只有傻笑。我想,這只是我長期以來養成與疾病較真的習慣!”
多次一起參與急救奮戰的鄭巧娜醫生感嘆道:“看著一個個出生就與父母分離的脆弱的小生命,心酸之余是深深的責任感,所以之后的白天黑夜時刻待命,生物鐘紊亂,輪流倒班,發際線越來越高等等這些對于新生兒科醫生來說都不是事。有的只是每天問自己:我還能為小寶寶再做點什么?讓他們能盡快康復,回到父母身邊。”
初心如磐 使命在肩
近些年,隨著環境的改變以及高齡產婦的增多,早產兒、低體重兒、重癥患兒也在不斷增加。新生兒是個特殊群體,病情變化非???,在崗位上的每一分每一秒,新生兒科醫生都要隨時做好處理緊急情況的準備。
楊鴻醫生為自己是一名新生兒科醫生而感到自豪:“醫生,醫治生靈,身為醫生,我時而為疾病折磨的幼小生命感到憂愁,時而為家長的不解而感到惆悵,時而為從死亡邊緣挽救病孩感到喜悅。人生平淡尋常,但當家長緊緊擁抱嬰兒,歡歡喜喜回家的時候,讓我最欣慰。”
孫書田醫生也深知自己肩負的使命:“每每看到一個個1000多克甚至幾百克的小早產兒長至接近足月兒大小而出院,都是一種巨大的成就感,也伴隨著一種深深的責任感。”
新生兒更需要細心的呵護,連超煒醫生表示:“春暖花開,萬物呈新,新生襁褓就猶如鮮花嫩蕊,惹人喜愛讓人憂,愛是因為它代表著希望與美麗,憂是因為它的稚嫩與脆弱,需要更多更細的呵護!作為一名新生兒專業的醫師便擔負著呵護新生命的使命,為他們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雖感責任在肩,但覺使命光榮!”
寶貝們的“臨時媽媽”
早產兒、低體重兒或有器官發育不成熟、抵抗力弱、存在高危因素的寶寶們由于患疾病的風險大,在降臨這個世界時,需要送到全封閉管理的新生兒科接受治療,與自己的親生父母短暫分別。
寶寶在治療期間,新生兒科里的護士們就客串著寶寶們的“臨時媽媽”。寶寶從急救、醫學照護,到喂奶、翻身、換尿不濕、口、眼、臍、臀部的細致護理等等,都有專業醫護人員24小時“一對一照護”。
新生兒科是一個無陪病區,孩子的一切都由醫護全權負責,一扇門隔出的兩個世界,一邊是日日期盼,夜夜思念,無限冀望,一邊是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不敢一絲疏忽!孩子是一個家的希望,紐帶,橋梁,新生兒科的護士則是守護希望、紐帶與橋梁的天使。正興醫院新生兒科護士長吳巧紅表示:“作為新生兒科護士,就是在用愛和責任為生命護航。”
致力提高患兒生存質量
一個個小小的舉措,一份份暖心的人文關懷,漳州正興醫院新生兒科全體醫護人員嚴守醫療安全防線不松懈,用專業醫療保障和貼心人文呵護關愛新生命的每一步,并致力提高患兒的生存質量。
從事新生兒科職業多年的彭斌醫生表示:“對待每一個新生生命,不僅是醫療,還需要呵護、養育、關懷,用心服務,從一做起,愛心傳遞生命。”
郭曉陽醫生也深有同感:“人生最大的財富不是金錢,而是生命和健康,而我們的職責就是捍衛健康的生命,為每一個新生命保駕護航就是我們的快樂,我們的財富。致每一位新生兒醫生。”
吳倩倩醫生摸著新生寶寶的小手不禁濕了眼眶:“牽手讓我觸動生命的力量,成長讓我遇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