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記者在南靖縣書洋鎮田中村的田中賦土樓群看到,游客們在竹林樓里觀看3D全息立體影像,了解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土樓的營造技藝;光輝樓內展示了夯土工具、農耕用具等土樓人家的生活生產用品;文化藝術長廊上,以土樓為題材的字畫作品吸引了眾多游客駐足觀賞。
田中賦土樓群項目是南靖縣引入的文旅項目之一。近年來,南靖縣創新旅游開發新模式,主打文化品牌,通過引進文創項目,實現旅游項目與文化項目高位嫁接,推動文旅產業深度融合,奏響發展新“樂章”。
云水謠景區的老榕樹下,南靖老年大學民間藝術表演隊成員唱起了客家山歌。黃小英攝
游客在客家土樓夯土體驗區體驗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土樓營造技藝。
文創項目讓土樓文化生根發芽
南靖地處閩西南山區,閩南文化、客家文化、紅色文化、海絲文化在此交融、發展,形成了客家山歌、歌仔戲、提線木偶、土樓營造技藝、東溪窯制作技術等大量特色鮮明的地域文化。如何把這些特色地方文化傳承好、發展好,使之成為南靖旅游的一大賣點,吸引更多的人來體驗南靖的獨特文化魅力?
“土樓景區主打文化牌,通過非遺展示、土樓營造技藝體驗、客家山歌表演等節目,讓游客在游玩過程中,看到的不只是風景,還有濃厚的地方特色文化。”南靖土樓景區公司總經理李毅鴻告訴記者,土樓景區在文旅融合方面下足了功夫,從宣傳、活動策劃、線路安排等多個方面入手,全年做了很多活動。接下來,土樓景區將在古道上再建一個大舞臺,讓游客白天可以觀賞非遺演出,晚上可以觀看電影《云水謠》。今年暑假,景區還將打造出特色的研學線路,并結合中國傳統的七夕節,策劃出更多文化活動。
“我們通過高位嫁接,引入文創項目,活化、拓展土樓景區之外的景點,讓土樓文化生根發芽。”南靖縣文化體育和旅游局局長張文章說,由福建烏托邦置業有限公司開發的田中賦土樓群項目是福建土樓文化重點項目,被南靖縣人民政府列為土樓建筑修復改造的示范園。“幾座破舊的土樓,經過藝術手段,實現了現代建筑與古老建筑共生,極大地豐富了古老建筑的文化內涵。”
如今,田中賦土樓群也成為土樓文化的展示平臺。記者看到,這里不僅展示了土樓營造技藝、土樓農耕文化等,還開展以土樓為主題的攝影作品展、書畫展,豐富游客的文化體驗感。
今年68歲的曹想娥從河北來到南靖土樓游玩,在田中賦土樓群參觀完土樓的營造技藝、農耕文化后,她欣喜地告訴記者:“沒想到景區能結合當地特色,策劃出這么精彩的文化展示內容,讓游客在游玩的過程中,還能充分領略土樓文化的特殊魅力,真是不虛此行。”
民宿文化滿足人文度假新需求
民宿也是土樓文化傳播的載體,在塔下村一條不起眼的小路上,記者找到了以“高端精品民宿”定位的青普文化行館。走進一看,里面包含三座清末方形土樓,一座小型民國獨棟土樓和一座民國風格三層青磚樓。
“我們力圖保持原有村落場地及土樓建筑內部空間,在尊重原有結構的基礎上,讓現代人可以舒適地居住在幾百年的建筑中。”青普文化行館館長張晗告訴記者,在場地設計中,他們盡量保留客家人的生活元素,重視與村落自然環境的協調,盡可能保留周邊道路、河流以及街巷空間格局。
“青普定位于人文度假生活方式提供商,居住僅是其產品體系的基礎部分,在地文化體驗才是核心。”張晗說,行館以客家遷徙文化為主題,充分挖掘與開發在地文化資源,以提供文化體驗與產品的方式,滿足人文度假新需求。
高端人群在休閑度假中,同時也有社交和構建圈子的需求,因此青普保留了大量的公共空間,與客房的面積比例達到1∶1。同時將公共空間打造成烹飪教室、陶藝教室、瑜伽教室、書吧、茶藝室等功能分區。
入住青普的游客,不僅可以品嘗到特色的客家菜,還能在文化導師的帶領下,體驗當地特色的文化課程、文化體驗游、文創產品等服務。據張晗介紹,南靖土樓項目的文化導師庫規模已達十余人,他們中有客家大廚張敏松、土樓營造師張羨堯、漳浦剪紙傳承人張崢嶸、東溪窯傳承人林俊的團隊、熟悉土樓村落歷史的老人等。
和青普一樣,位于塔下村的良嶼民宿也定位為中高端民宿。僅有16個客房的良嶼配備了1500平方米的公共區域,還有一個室外游泳池。民宿為入住的游客策劃了徒步去田螺坑畫土樓、采茶、挖冬筍等體驗活動。“今年暑假,我們還將推出研學線路。”良嶼民宿的負責人張文搌說。
據了解,南靖縣通過出臺《星級民宿管理辦法》、開展星級民宿評選活動,著力發展一批高品質的民宿,積極培育多層次、多元化的旅游住宿業態,進一步改善住宿,提升服務水平。
文旅融合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二者相融,綻放出蓬勃生命力。
“南坑鎮葛竹村的夏茶原本一斤3元都沒人要,現在一斤可以賣到10多元,我們以枳實花為媒介,舉辦茶王賽,打開了葛竹生態茶的知名度。”南坑鎮黨委書記吳東照說,葛竹村位于大山深處,從清朝就開始種植枳實花,每年花期過后,結出的枳實可做中藥材,村民以此為經濟作物謀生。
2016年開始,南坑鎮利用葛竹村特色的文化資源,做足花文章,舉辦了第一屆枳實花節,揭開了這顆“世外遺珠”的美麗面紗。同時,葛竹村及周邊村莊的萬畝生態茶園也進入了公眾視線。
除了優美的自然風光,葛竹村還是一座有著豐富文化故事的村莊。吳東照告訴記者,他們正在進一步挖掘葛竹村的翰林文化、革命老區文化,同時規劃在萬畝茶園建設觀光步道,結合山地自行車賽,聚人氣引人流,促進鄉村旅游和茶產業發展。
作為省級特色體育小鎮、省級生態鎮,南坑還通過舉辦一系列特色農產品文化節活動,推進各個鄉村休閑旅游景點建設,做大做強濃香的咖啡、幽香的蘭花、清香的茶葉、土香的古厝、芳香的枳實等“五香產業”,打造“聞香之旅”,通過文旅融合,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南靖的文旅項目方興未艾,文化已經貫穿到各行各業,星星之火正在蔓延。”張文章說,南靖縣充分利用各類資源,推動文旅產業深度融合發展,讓文化項目兼具旅游功能,讓旅游項目更具文化內涵。如今,佰竹林國際溫泉養老中心、聚業長青養生養老山莊、路虎小鎮等一批文旅項目正在加快投建當中。(福建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小英 通訊員 林國湞 陳巧云 陳燕藝)